跳至主要内容

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, 2022的博文

中国互联网产品的无障碍改造:最难的不是技术

中国互联网产品的无障碍改造:最难的不是技术 原创 晚点团队 晚点LatePost 1700 万视障人士的线上生活该怎么过,不是一个慈善问题、技术问题,而是一个认知问题。 健全人和视障人士的区别,仅仅在于感知和接触世界的方式不一样。即使看不见,一个人也有分享、阅读、聆听、交流、享受美食、自由出行的渴望和权利,视障并不应该成为他们接受次等生活的理由,而科技应当为此努力。 文|刘璐天 编辑|姚胤米 上海封控期物资最紧缺时,无论杨欣才多努力,有视力障碍的他都不能顺利抢到东西。 用美团买橙子,要先进入买菜界面,听到 “热带水果”,再双击进入 “柑橘类”;“橙子”、“丑橘”、“砂糖橘” 这些名称像乱码一样趴在外面,听不到对应的价格,只有 “图片、图片、图片” 的机械式重复。打开盒马,常会弹出图片广告,摸不到关闭按钮;进入店铺后,听不到部分商品信息;把橙子加进购物车后,如果想多点几份,“双击” 可以添加,但页面上却不显示购买按钮。叮咚买菜可以摸到下单这一步,却选不了送达时间——能听见关于时间段的播送,但找不到可勾选的按钮。 想要获得物资,需要依赖邻居们的善意。在群里备注门牌号,标注 “视障”。有人看到,会主动和他说,“我买了 8 斤牛肉,分 4 斤给你”。 封控期间,数十万上海视障人士遭遇和杨欣才一样的困境。平时互联网产品的无障碍化问题被放大。 技术并非难题。早在 1986 年,世界上第一个读屏软件已经诞生。2009 年,Google 和苹果也分别发布了专门针对 Android 和 iOS 系统的无障碍技术参考。公司只需在产品中为读屏软件留一个通道,并保证应用的每一次迭代更新都能紧密适配读屏软件,就足以解决杨欣才碰到的每一个问题。 技术问题之外,互联网产品的无障碍化程度依赖于公司决策者持续推进的决心、项目执行者平衡部门利益及解决冲突的智慧。 它不是出钱就可以扫除的慈善问题,也不是靠 “运动式” 改造就能一劳永逸的商业问题。它更多受制于社会层面上,立法、教育和系统性支持的缺位所带来的意识的缺位。 这些缺位经过旷日持久的代代传递,成为全社会合谋的 “共识”:视障人士属于弱势群体,是需要正常人帮助的另一个世界的人。正是这种 “不谋而合”,让技术无法看见视障者。无论技术的上限怎么更新,都无法拆除 “正常人” 和 “视障人群” 之间的隔离墙。 如何理解这一群人,决定了社会能为他们创造出一个